11401設計脈絡與實踐
出自CCW Lecture
設計脈絡與實踐課程說明
本課程為設計思考課程的前導進階版,聚焦於設計思考前三階段:同理(Empathize)、定義(Define)、發想(Ideate)。學生將透過實地觀察與文化脈絡分析,建立對設計對象的理解與同理,學習將模糊問題精確定義,並進行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創意發想。課程成果將為後續設計思考課程(如原型與測試階段)打下深層基礎。本課程以「設計脈絡」為核心,帶領學生從桃園市平鎮區常見的人群聚集場域出發,透過實地觀察與記錄,探索日常生活背後的文化意涵與人際互動模式。場域選擇包含:大型超市(如全聯)、傳統市場、土地公廟、夜市等具有在地特色與文化厚度的公共空間。學生將練習以設計思考的前三步驟──同理(Empathize)、定義(Define)、發想(Ideate)──為主軸,展開觀察、紀錄與行為分析,進而挖掘出與地方文化與使用者行為相連結的產品需求。在理解環境脈絡與人物特徵的基礎上,學生需於學期末提出具備文化敏感性與社會回應力的產品設計提案。
課程目標
- 觀察環境與文化:深入平鎮的真實場域,感知空間的使用行為、文化符碼與地方特色。
- 紀錄與分析人物行為:運用設計研究工具(人物誌、旅程圖等)理解使用者與文化情境的關係。
- 挖掘潛在需求:從觀察資料中萃取設計機會點,明確轉化為設計問題。
- 發展創意產品構想:基於「場域 × 人物 × 文化」三重脈絡,提出具有地方性、創意性與功能性的產品概念。
- 進行產品提案發表:整合報告、模型、展板與口頭簡報,於期末公開發表設計成果。
每週進度
第1週|課程導論與平鎮文化導入
- 教師內容: 課程目標與架構、設計思考三步驟、平鎮文化場域介紹
- 學生任務: 分組與場域選定、撰寫《場域選擇說明》(200字)
第2週|文化案例導讀 × 學習動機前測
- 教師內容: 文化導向產品設計案例分析、動機與參與的關聯介紹
- 學生任務: 完成《學習動機前測問卷》+《文化經驗小作文》(300字)
第3週|觀察法教學 × 紀錄表設計
- 教師內容: 人種誌觀察法、文化符碼分類、觀察倫理
- 學生任務: 設計《觀察紀錄表》+繳交《觀察計畫書》
第4週|小組簡報 I:觀察提案彙報
- 教師內容: 提案簡報技巧、場域文化背景深入解析
- 學生任務: 小組簡報+修正觀察方向
第5週|實地觀察 I:文化紀錄實作
- 教師內容: 圖文紀錄練習、觀察深度引導
- 學生任務: 繳交《觀察紀錄初稿》(圖+500字)
第6週|問卷設計 × 文化假設驗證
- 教師內容: Likert量表設計、假設轉換技巧
- 學生任務: 設計簡易問卷(5題)、回收10份以上、整理統計摘要
第7週|人物誌建構 × 場域敘事
- 教師內容: Persona教學、人物與文化互動行為關係圖建立
- 學生任務: 繳交《人物誌》+《人物 × 空間 × 行為關係圖》
第8週|訪談設計 × 文化痛點挖掘
- 教師內容: 半結構訪談教學、主題分類與摘要寫法
- 學生任務: 訪談1~2人、繳交《訪談摘要與主題表》
第9週|POV × HMW問題定義
- 教師內容: 洞察句撰寫、設計問題轉譯方式
- 學生任務: 撰寫《POV句 ×2+HMW句 ×3+洞察圖》
第10週|小組簡報 II:洞察整合與設計問題定義
- 教師內容: 整合資料的簡報教學、邏輯視覺呈現技巧
- 學生任務: 小組簡報+設計問題邏輯圖說
第11週|創意發想 × 文化轉譯策略
- 教師內容: SCAMPER、隱喻轉譯、文化敘事工具
- 學生任務: 發想3個產品構想+繳交敘事草圖+文化連結說明
第12週|原型製作 I:情境模擬設計
- 教師內容: 快速原型製作、模擬劇本設計
- 學生任務: 製作原型1.0+撰寫《文化使用情境稿》(300字)
第13週|使用者測試 × 師生共訪
- 教師內容: 測試規劃與文化回饋記錄方式、共訪技巧
- 學生任務: 測試3人+記錄文化反應+教師共訪紀錄
第14週|原型優化 × 設計論述撰寫
- 教師內容: 設計論述結構、產品故事建構
- 學生任務: 製作原型2.0+撰寫《設計敘事稿》(800字)
第15週|學習動機後測 × 模擬簡報
- 教師內容: 簡報技巧、時間管理與展覽模擬演練
- 學生任務: 繳交《學習動機後測問卷》+模擬簡報演練
第16週|展覽設計 × 成果整合
- 教師內容: 展板版型設計、研究報告整合與視覺敘事
- 學生任務: 完成《展板+模型+研究報告初稿》
第17週|期末發表 I(第1~4組)
- 教師內容: 現場導覽與發表互動技巧指導
- 學生任務: 發表成果、現場展示與觀眾互動
第18週|期末發表 II+反思與論文構想
- 教師內容: 課程回顧、投稿摘要撰寫建議
- 學生任務: 撰寫《學習反思報告》+《投稿摘要構想草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