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公開日誌
出自CCW Lecture
合併顯示所有CCW Lecture中所有類型的日誌。您可以點選下拉式選單選擇日誌的類型,指定使用者名稱(區分大小寫)或影響的頁面(區分大小寫)。
- 2025年10月3日 (五) 11:10 Skipclass 留言 貢獻 已建立頁面 檔案:Persona.png (== Persona 建立五步驟 == === Step 1:研究你的使用者 === * '''若已有使用者''': ** 進行使用者訪談(建議至少 10–20 位) ** 發放問卷 ** 訪談前線人員(如業務、客服) ** 分析站內數據(如 Google Analytics 的跨裝置行為) 來源:Figma * '''若尚無使用者''': ** 做市場研究(A/B 測試、焦點團體、訪談、問卷、網路資料蒐集)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2:分群(Identify audience segments) === * 從資料中找出 '''模式與共通點''' * 把需求相近的人分成幾個類別(例如:高壓專業者、全人健康愛好者、全職家長) * 可使用 '''腦力激盪版型''' 或 '''心智圖''' 進行整理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3:補齊背景(Gather background) === * 為每個潛在 Persona 補上關鍵欄位: ** 年齡 ** 教育與職涯背景 ** 收入…)
- 2025年10月3日 (五) 11:10 Skipclass 留言 貢獻 已上傳 檔案:Persona.png (== Persona 建立五步驟 == === Step 1:研究你的使用者 === * '''若已有使用者''': ** 進行使用者訪談(建議至少 10–20 位) ** 發放問卷 ** 訪談前線人員(如業務、客服) ** 分析站內數據(如 Google Analytics 的跨裝置行為) 來源:Figma * '''若尚無使用者''': ** 做市場研究(A/B 測試、焦點團體、訪談、問卷、網路資料蒐集)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2:分群(Identify audience segments) === * 從資料中找出 '''模式與共通點''' * 把需求相近的人分成幾個類別(例如:高壓專業者、全人健康愛好者、全職家長) * 可使用 '''腦力激盪版型''' 或 '''心智圖''' 進行整理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3:補齊背景(Gather background) === * 為每個潛在 Persona 補上關鍵欄位: ** 年齡 ** 教育與職涯背景 ** 收入…)
- 2025年10月3日 (五) 10:49 Skipclass 留言 貢獻 已建立頁面 檔案:XPL Worksheet Empathy-Map Fillable.png (= 同理心地圖(Empathy Map)填寫說明 = == 一、這張圖是什麼? == 同理心地圖是一個工具,用來幫助我們「站在使用者角度」去思考。 它會把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 **外在觀察、言行舉止、聽見的聲音、內心的想法與感受** 梳理出來,讓我們更清楚設計的脈絡。 圖上主要有以下區塊: * '''WHO / GOAL''':要同理的人是誰?他在此情境下想達成什麼目標? * '''SEE''':他看到什麼? * '''HEAR''':他聽到什麼? * '''SAY''':他會說什麼(原話)? * '''DO''':他會做什麼(行為)? * '''THINK & FEEL''':他心裡在想什麼?感受到什麼?(包含痛點與渴望) == 二、填寫前要準備什麼? == * '''人物角色 (Persona)''':先確定一個清楚的角色(年齡、身分、背景)。 * '''情境與目標''':定義他在什麼情境下、想完成什麼事情。 * '''素材證據''': ** 訪談逐字稿(用來填 SAY)。 ** 觀察紀錄(用來填 DO、SEE)。 ** 政策、趨勢、文化背景(用…)
- 2025年10月3日 (五) 10:49 Skipclass 留言 貢獻 已上傳 檔案:XPL Worksheet Empathy-Map Fillable.png (= 同理心地圖(Empathy Map)填寫說明 = == 一、這張圖是什麼? == 同理心地圖是一個工具,用來幫助我們「站在使用者角度」去思考。 它會把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 **外在觀察、言行舉止、聽見的聲音、內心的想法與感受** 梳理出來,讓我們更清楚設計的脈絡。 圖上主要有以下區塊: * '''WHO / GOAL''':要同理的人是誰?他在此情境下想達成什麼目標? * '''SEE''':他看到什麼? * '''HEAR''':他聽到什麼? * '''SAY''':他會說什麼(原話)? * '''DO''':他會做什麼(行為)? * '''THINK & FEEL''':他心裡在想什麼?感受到什麼?(包含痛點與渴望) == 二、填寫前要準備什麼? == * '''人物角色 (Persona)''':先確定一個清楚的角色(年齡、身分、背景)。 * '''情境與目標''':定義他在什麼情境下、想完成什麼事情。 * '''素材證據''': ** 訪談逐字稿(用來填 SAY)。 ** 觀察紀錄(用來填 DO、SEE)。 ** 政策、趨勢、文化背景(用…)
- 2025年10月1日 (三) 21:26 Skipclass 留言 貢獻 已建立頁面 設計脈絡作業 (建立內容為「= 《設計脈絡與實踐》作業地圖(Assignment Map|18週) = ;目的 將「第幾週作業」改為「流程導向+代碼命名」,課程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下面的任務,不限週次,有問題就跟老師約時間討論。 ;代碼規則(交付前請放在投影片封面) * '''E''' Empathize/文化同理(E1–E4) * '''Q''' Questionnaire/量化驗證(Q1) * '''P''' Persona(P0) * '''I''' Interview/訪談(I1)…」的新頁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