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檔案:設計思考五步驟與雙鑽石設計架構流程.png」:修訂間差異

出自CCW Lecture
(== 設計思考五階段與雙鑽石模型 == 這個模型結合了 '''史丹佛 d.school 的設計思考五階段''' 與 '''英國設計委員會(UK Design Council)的雙鑽石模型''',說明了設計流程如何從問題探索到解決方案落地。 === 設計思考五階段(Stanford d.school 模型) === # '''同理(Empathize)''' : 透過觀察、訪談、沉浸式體驗去理解使用者的需求、情感與痛點。 : *目標:站在使用者角度,獲得深層洞察。* # '''定義(Define)''' : 將同理階段蒐集的資訊整理、歸納,清楚界定核心問題。 : *目標:從大量資訊中收斂,找出真正需要解決的設計挑戰。* # '''發想(Ideate)''' : 進行腦力激盪,提出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。 : *目標:透過發散思考,創造多元的創意選項。* # '''原型(Prototype)''' : 把想法轉換為可以測試的具體模型(草圖、3D 模型、數位模擬)。 : *目標:快速驗證可行性,並在過程中學習與修正。* # '''測試(Test)''…)
 
無編輯摘要
行 46: 行 46:
* 設計不是線性的,而是 '''循環往復''' 的過程  
* 設計不是線性的,而是 '''循環往復''' 的過程  
* 過程中有 '''發散 → 收斂 → 再發散 → 再收斂''' 的節奏  
* 過程中有 '''發散 → 收斂 → 再發散 → 再收斂''' 的節奏  
* 設計思考五階段與雙鑽石模型互相補充,有助於在「理解問題」與「找到解決方案」之間保持平衡
* 設計思考五階段與雙鑽石模型互相補充,有助於在「理解問題」與「找到解決方案」之間保持平衡
 
== 參考資料 ==
{{cite journal
| last1     = Zulaikha
| first1    = Ellya
| last2     = Andansari
| first2    = Dita
| last3     = Susandari
| first3    = Hertina
| year     = 2023
| title     = Empathy-driven innovation: Analysis of five user-centered design thinking case studies
| journal    = Asian CHI Symposium 2023
| pages     = 1–6
| publisher   = ACM
| doi      = 10.1145/3604571.3604572
| url      = https://dl.acm.org/doi/abs/10.1145/3604571.3604572
}}

於 2025年9月26日 (五) 10:42 的修訂

摘要

設計思考五階段與雙鑽石模型

這個模型結合了 史丹佛 d.school 的設計思考五階段英國設計委員會(UK Design Council)的雙鑽石模型,說明了設計流程如何從問題探索到解決方案落地。

設計思考五階段(Stanford d.school 模型)

  1. 同理(Empathize)
透過觀察、訪談、沉浸式體驗去理解使用者的需求、情感與痛點。
*目標:站在使用者角度,獲得深層洞察。*
  1. 定義(Define)
將同理階段蒐集的資訊整理、歸納,清楚界定核心問題。
*目標:從大量資訊中收斂,找出真正需要解決的設計挑戰。*
  1. 發想(Ideate)
進行腦力激盪,提出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。
*目標:透過發散思考,創造多元的創意選項。*
  1. 原型(Prototype)
把想法轉換為可以測試的具體模型(草圖、3D 模型、數位模擬)。
*目標:快速驗證可行性,並在過程中學習與修正。*
  1. 測試(Test)
與使用者進行互動,測試原型是否符合需求。
*目標:收集回饋,進一步修正或改善設計。*

雙鑽石模型(UK Design Council)

設計流程被分為兩個鑽石,每個鑽石都包含「發散」與「收斂」:

第一個鑽石:探索問題
  • 發散:Discover(探索) → 擴大理解,蒐集資訊
  • 收斂:Define(定義) → 縮小範圍,明確問題
第二個鑽石:設計解決方案
  • 發散:Develop(發展) → 創造多種解決方案
  • 收斂:Deliver(交付) → 選擇最佳方案並落實

圖中強調的連結

  • Empathize ↔ Discover:理解使用者、探索需求
  • Define ↔ Define:聚焦問題
  • Ideate ↔ Develop:大量產生創意解法
  • Prototype ↔ Deliver:具體實作與交付
  • Test ↔ Discover(再探索):測試後帶來新發現,形成循環

總結

  • 設計不是線性的,而是 循環往復 的過程
  • 過程中有 發散 → 收斂 → 再發散 → 再收斂 的節奏
  • 設計思考五階段與雙鑽石模型互相補充,有助於在「理解問題」與「找到解決方案」之間保持平衡

參考資料

模板:Cite journal

檔案歷史

點選日期/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。

日期/時間縮⁠圖尺寸使用者備⁠註
目前2025年9月26日 (五) 10:10於 2025年9月26日 (五) 10:10 版本的縮圖3,840 × 2,160(184 KB)Skipclass留言 | 貢獻== 設計思考五階段與雙鑽石模型 == 這個模型結合了 '''史丹佛 d.school 的設計思考五階段''' 與 '''英國設計委員會(UK Design Council)的雙鑽石模型''',說明了設計流程如何從問題探索到解決方案落地。 === 設計思考五階段(Stanford d.school 模型) === # '''同理(Empathize)''' : 透過觀察、訪談、沉浸式體驗去理解使用者的需求、情感與痛點。 : *目標:站在使用者角度,獲得深層洞察。* # '''定義(Define)''' : 將同理階段蒐集的資訊整理、歸納,清楚界定核心問題。 : *目標:從大量資訊中收斂,找出真正需要解決的設計挑戰。* # '''發想(Ideate)''' : 進行腦力激盪,提出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。 : *目標:透過發散思考,創造多元的創意選項。* # '''原型(Prototype)''' : 把想法轉換為可以測試的具體模型(草圖、3D 模型、數位模擬)。 : *目標:快速驗證可行性,並在過程中學習與修正。* # '''測試(Test)''…

下列2個頁面有用到此檔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