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檔案:未來年表.png」:修訂間差異

出自CCW Lecture
(此次所提示的「未來年表」,是一份將虛構的社會與技術變遷,從現在到2050年的時間序列加以整理的內容。透過「設計原型(Design Prototyping)」以及「科幻短篇小說」的情節與世界觀進行回溯推演(Backcasting)時所導出的事件,都被映射到這份「未來年表」之中。 https://www.sony.com/ja/SonyInfo/design/oneday2050/)
 
行 1: 行 1:
== 摘要 ==
== 摘要 ==
 此次所提示的「未來年表」,是一份將虛構的社會與技術變遷,從現在到2050年的時間序列加以整理的內容。透過「設計原型(Design Prototyping)」以及「科幻短篇小說」的情節與世界觀進行回溯推演(Backcasting)時所導出的事件,都被映射到這份「未來年表」之中。
 此次所提示的「未來年表」,是一份將虛構的社會與技術變遷,從現在到2050年的時間序列加以整理的內容。透過「設計原型(Design Prototyping)」以及「科幻短篇小說」的情節與世界觀進行回溯推演(Backcasting)時所導出的事件,都被映射到這份「未來年表」之中。[https://www.sony.com/ja/SonyInfo/design/oneday2050/]


https://www.sony.com/ja/SonyInfo/design/oneday2050/
== 未來年表(2021–2050) ==
 
=== 2022–2024 ===
* 服務業替代用機器人普及,解決少年勞動力不足問題 
* 家庭支援型機器人實用化 
* 移動式海上都市開始建設 
* 腦電波輸入裝置(BMI, Brain-Machine Interface)商品化,可將腦內數據輸入至設備 
* AI 助手型小型溝通機器人普及,成為個人助理 
* 貼附型可穿戴感測器上市 
 
=== 2025–2029 ===
* 積極收集個人表情、腦波等資料,可進行情感或情緒狀態的推測與預測 
* VR 專用香氣裝置出現 
* 自動駕駛汽車達到 Level 4 普及 
* 辦公室機器人開始普及 
* 機器人整合服務普遍化 
* 基因檢測一般化 
 
=== 2030–2034 ===
* 業務用人型行走機器人實用化 
* 遠隔地機器人共享觸覺、嗅覺、味覺等多重感官,感官共享普及 
* 個人可將體驗、視覺/ 聽覺/ 嗅覺/ 味覺/ 觸覺等感受數位化並共享 
* 精神疾病與交通事故成為「影響健康生活的主要因素」排名第一 
* AI 分析人類心理,提供生活建議 
* 對產業或社會不安定,更多國家採用基本收入制度 
 
=== 2035–2039 ===
* 具備溝通能力的業務用人型行走機器人實用化 
* 日本 49% 的勞動由機器人代替,人類專注於創造性與知識性工作 
* 可追蹤情緒的 AR/VR 普及,透過裝置可視化環境與自身的心理狀態 
* 個人記憶可數位化儲存與共享 
* 政府建立數位個人資料管理系統 
* 世界平均壽命突破 82 歲 
 
'''社會大轉換(Great Transition)''' 
* 工作與職業分化為「生存所需的工作」與「人生意義的工作」 
 
=== 2040–2049 ===
* BMI 技術可用來操作虛擬人格 
* 個人可透過 AI/ 機器人代理活動,縮短勞動時間 
* 建立以平台與數位資產為基礎的數位貨幣社會 
* 東京灣浮體都市完工 
* 通用 AI 普及,能夠進行價格與信用匹配 
* 高度真實的建築模擬與都市模擬普及 
* 香氣數位化、數位化嗅覺裝置普及 
 
=== 2050 ===
* 透過 AR/VR 與自己的虛擬人格共享經驗 
* 室內外各類勞動任務由多功能機器人代替 
* 機器人外科醫生與人類醫生共同執刀,專家技能共享 
* 記憶資訊成為可視化資料,用於重現與共享 
* AI 在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觸覺的認知判斷上與人類同等 
* 個人市民權利延伸至虛擬人格 
* 技術進步使消失的自然環境得以再現 
* 醫療科技進展,實現 120 歲健康壽命 
 
'''奇點(Singularity, 約 2045)''' 
* 人工智慧能夠自主生成與進化出超越人類的智慧

於 2025年9月26日 (五) 09:35 的修訂

摘要

此次所提示的「未來年表」,是一份將虛構的社會與技術變遷,從現在到2050年的時間序列加以整理的內容。透過「設計原型(Design Prototyping)」以及「科幻短篇小說」的情節與世界觀進行回溯推演(Backcasting)時所導出的事件,都被映射到這份「未來年表」之中。[1]

未來年表(2021–2050)

2022–2024

  • 服務業替代用機器人普及,解決少年勞動力不足問題
  • 家庭支援型機器人實用化
  • 移動式海上都市開始建設
  • 腦電波輸入裝置(BMI, Brain-Machine Interface)商品化,可將腦內數據輸入至設備
  • AI 助手型小型溝通機器人普及,成為個人助理
  • 貼附型可穿戴感測器上市

2025–2029

  • 積極收集個人表情、腦波等資料,可進行情感或情緒狀態的推測與預測
  • VR 專用香氣裝置出現
  • 自動駕駛汽車達到 Level 4 普及
  • 辦公室機器人開始普及
  • 機器人整合服務普遍化
  • 基因檢測一般化

2030–2034

  • 業務用人型行走機器人實用化
  • 遠隔地機器人共享觸覺、嗅覺、味覺等多重感官,感官共享普及
  • 個人可將體驗、視覺/聽覺/嗅覺/味覺/觸覺等感受數位化並共享
  • 精神疾病與交通事故成為「影響健康生活的主要因素」排名第一
  • AI 分析人類心理,提供生活建議
  • 對產業或社會不安定,更多國家採用基本收入制度

2035–2039

  • 具備溝通能力的業務用人型行走機器人實用化
  • 日本 49% 的勞動由機器人代替,人類專注於創造性與知識性工作
  • 可追蹤情緒的 AR/VR 普及,透過裝置可視化環境與自身的心理狀態
  • 個人記憶可數位化儲存與共享
  • 政府建立數位個人資料管理系統
  • 世界平均壽命突破 82 歲

社會大轉換(Great Transition)

  • 工作與職業分化為「生存所需的工作」與「人生意義的工作」

2040–2049

  • BMI 技術可用來操作虛擬人格
  • 個人可透過 AI/機器人代理活動,縮短勞動時間
  • 建立以平台與數位資產為基礎的數位貨幣社會
  • 東京灣浮體都市完工
  • 通用 AI 普及,能夠進行價格與信用匹配
  • 高度真實的建築模擬與都市模擬普及
  • 香氣數位化、數位化嗅覺裝置普及

2050

  • 透過 AR/VR 與自己的虛擬人格共享經驗
  • 室內外各類勞動任務由多功能機器人代替
  • 機器人外科醫生與人類醫生共同執刀,專家技能共享
  • 記憶資訊成為可視化資料,用於重現與共享
  • AI 在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觸覺的認知判斷上與人類同等
  • 個人市民權利延伸至虛擬人格
  • 技術進步使消失的自然環境得以再現
  • 醫療科技進展,實現 120 歲健康壽命

奇點(Singularity, 約 2045)

  • 人工智慧能夠自主生成與進化出超越人類的智慧

檔案歷史

點選日期/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。

日期/時間縮⁠圖尺寸使用者備⁠註
目前2025年9月26日 (五) 09:29於 2025年9月26日 (五) 09:29 版本的縮圖3,130 × 1,570(2.04 MB)Skipclass留言 | 貢獻此次所提示的「未來年表」,是一份將虛構的社會與技術變遷,從現在到2050年的時間序列加以整理的內容。透過「設計原型(Design Prototyping)」以及「科幻短篇小說」的情節與世界觀進行回溯推演(Backcasting)時所導出的事件,都被映射到這份「未來年表」之中。 https://www.sony.com/ja/SonyInfo/design/oneday2050/

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