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檔案:Persona.png」:修訂間差異

出自CCW Lecture
(== Persona 建立五步驟 == === Step 1:研究你的使用者 === * '''若已有使用者''': ** 進行使用者訪談(建議至少 10–20 位) ** 發放問卷 ** 訪談前線人員(如業務、客服) ** 分析站內數據(如 Google Analytics 的跨裝置行為) 來源:Figma * '''若尚無使用者''': ** 做市場研究(A/B 測試、焦點團體、訪談、問卷、網路資料蒐集)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2:分群(Identify audience segments) === * 從資料中找出 '''模式與共通點''' * 把需求相近的人分成幾個類別(例如:高壓專業者、全人健康愛好者、全職家長) * 可使用 '''腦力激盪版型''' 或 '''心智圖''' 進行整理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3:補齊背景(Gather background) === * 為每個潛在 Persona 補上關鍵欄位: ** 年齡 ** 教育與職涯背景 ** 收入…)
 
 
(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)
行 1: 行 1:
== 摘要 ==
== 摘要 ==
* [https://www.figma.com/design/vaqmsflYZgh4cbWXUAmFgB/User-Persona-Free-Templates--Community-?node-id=0-1&p=f&t=pX9BxdDSnk1irmE8-0 User Persona Free Templates(Figma Persona 範本下載)]
== Persona 建立五步驟 ==
== Persona 建立五步驟 ==


=== Step 1:研究你的使用者 ===
=== Step 1:研究你的使用者 ===
* '''若已有使用者''':  
* '''若已有使用者''':  
** 進行使用者訪談(建議至少 10–20 位)  
** 進行使用者訪談(建議至少 2-3 位)  
** 發放問卷  
** 發放問卷  
** 訪談前線人員(如業務、客服)  
** 訪談前線人員(如業務、客服)  
** 分析站內數據 (如 Google Analytics 的跨裝置行為) 
** 分析站內數據 
 來源:Figma  
 來源:Figma  


* '''若尚無使用者''':  
* '''若尚無使用者''':  
** 做市場研究(A/B 測試、焦點團體、訪談、問卷、網路資料蒐集)
** 做市場研究(A/B 測試、焦點團體、訪談、問卷、網路資料蒐集)  
來源:Figma 


---
---
行 20: 行 21:
* 把需求相近的人分成幾個類別(例如:高壓專業者、全人健康愛好者、全職家長)  
* 把需求相近的人分成幾個類別(例如:高壓專業者、全人健康愛好者、全職家長)  
* 可使用 '''腦力激盪版型''' 或 '''心智圖''' 進行整理  
* 可使用 '''腦力激盪版型''' 或 '''心智圖''' 進行整理  
來源:Figma 


---
---
行 32: 行 32:
** 行為習慣  
** 行為習慣  
** 痛點與動機  
** 痛點與動機  
* 讓角色逐漸 '''立體化、故事化''' 
來源:Figma 


---
---
行 40: 行 38:
* 直接使用 '''FigJam Persona 範本''' 彙整重點資訊  
* 直接使用 '''FigJam Persona 範本''' 彙整重點資訊  
* 若要更具象,可加入 '''情緒板(mood board)''',讓利害關係人快速理解  
* 若要更具象,可加入 '''情緒板(mood board)''',讓利害關係人快速理解  
* 範本入口(免費):[https://www.figma.com/resource-library/how-to-create-a-persona/ User Persona Template] 
來源:Figma 


---
---
行 48: 行 44:
* 為每個 Persona 撰寫 '''3–5 句生活切片/媒體接觸情境'''  
* 為每個 Persona 撰寫 '''3–5 句生活切片/媒體接觸情境'''  
* 幫助團隊更容易同理其日常與需求  
* 幫助團隊更容易同理其日常與需求  
* 鼓勵成員在共編範本中持續補充細節
* 鼓勵成員在共編範本中持續補充細節
來源:Figma

於 2025年10月3日 (五) 15:19 的最新修訂

摘要

Persona 建立五步驟

Step 1:研究你的使用者

  • 若已有使用者
    • 進行使用者訪談(建議至少 2-3 位)
    • 發放問卷
    • 訪談前線人員(如業務、客服)
    • 分析站內數據

來源:Figma

  • 若尚無使用者
    • 做市場研究(A/B 測試、焦點團體、訪談、問卷、網路資料蒐集)

---

Step 2:分群(Identify audience segments)

  • 從資料中找出 模式與共通點
  • 把需求相近的人分成幾個類別(例如:高壓專業者、全人健康愛好者、全職家長)
  • 可使用 腦力激盪版型心智圖 進行整理

---

Step 3:補齊背景(Gather background)

  • 為每個潛在 Persona 補上關鍵欄位:
    • 年齡
    • 教育與職涯背景
    • 收入區間
    • 性格特質
    • 行為習慣
    • 痛點與動機

---

Step 4:使用範本(Start with a template)

  • 直接使用 FigJam Persona 範本 彙整重點資訊
  • 若要更具象,可加入 情緒板(mood board),讓利害關係人快速理解

---

Step 5:撰寫「短傳記」(Brief bio)

  • 為每個 Persona 撰寫 3–5 句生活切片/媒體接觸情境
  • 幫助團隊更容易同理其日常與需求
  • 鼓勵成員在共編範本中持續補充細節

檔案歷史

點選日期/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。

日期/時間縮⁠圖尺寸使用者備⁠註
目前2025年10月3日 (五) 11:10於 2025年10月3日 (五) 11:10 版本的縮圖3,554 × 2,186(2.12 MB)Skipclass留言 | 貢獻== Persona 建立五步驟 == === Step 1:研究你的使用者 === * '''若已有使用者''': ** 進行使用者訪談(建議至少 10–20 位) ** 發放問卷 ** 訪談前線人員(如業務、客服) ** 分析站內數據(如 Google Analytics 的跨裝置行為) 來源:Figma * '''若尚無使用者''': ** 做市場研究(A/B 測試、焦點團體、訪談、問卷、網路資料蒐集)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2:分群(Identify audience segments) === * 從資料中找出 '''模式與共通點''' * 把需求相近的人分成幾個類別(例如:高壓專業者、全人健康愛好者、全職家長) * 可使用 '''腦力激盪版型''' 或 '''心智圖''' 進行整理 來源:Figma --- === Step 3:補齊背景(Gather background) === * 為每個潛在 Persona 補上關鍵欄位: ** 年齡 ** 教育與職涯背景 ** 收入…

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