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SD法操作與實驗設計說明」:修訂間差異
出自CCW Lecture
(建立內容為「= SD法(語意差異法)操作手冊(課程版) = 本文件提供給「感性科技與產品設計」課程學生,作為實際操作 SD 法的完整流程指南。SD 法是一種心理測量工具,能幫助我們將「語音給人的感性印象」轉換為可以分析的數據。本課程會將 SD 法應用在語音樣本的安撫感評估,協助學生理解不同語速、語調與情緒風格對感受的影響,並將結果用於互動產品…」的新頁面) |
|||
(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) | |||
行 1: | 行 1: | ||
= SD法(語意差異法)操作手冊 | = SD法(語意差異法)操作手冊 = | ||
本文件提供給「感性科技與產品設計」課程學生, | 本文件提供給「感性科技與產品設計」課程學生, 做 為 第一次 操作 也能完成的 SD 法完整指南。SD 法能將「語音給人的感性印象」轉換為可分析的數據 , 本課將 其 應用 於「 安撫 :AI 語 音在成人 情緒 安撫中 的設計 」 。 | ||
---- | ---- | ||
== 一、學習目標 == | == 一、學習目標 == | ||
* 了解 SD 法的基本概念與研究 | * 了解 SD 法的基本概念與研究 邏輯 。 | ||
* 學會設計 SD 問卷並收集主觀感性印象數據。 | * 學會設計 SD 問卷並收集主觀感性印象數據 (最低樣本數:'''15 份/組''') 。 | ||
* 掌握 | * 掌握 資料清 整、 平均值與差異 分析 、雷達圖 與 長條圖 視覺化。 | ||
* 能將 | * 能將結果轉換為具體的語音設計規則 ,支援互動產品原型 。 | ||
---- | ---- | ||
== 二、核心名詞 == | == 二、核心名詞 == | ||
* '''刺激(Stimuli)''':本課 | * '''刺激(Stimuli)''':本課 以「學生自製之安撫語音檔」為主(亦可輔以 openai.fm 產生 之 樣本 ) 。 | ||
* '''詞對(對立形容詞對)''':如「溫暖-冷漠」、「安心-焦躁」,用 | * '''詞對(對立形容詞對)''':如「溫暖-冷漠」、「安心-焦躁」,用 於 捕捉主觀感性印象。 | ||
* '''量表(Scale)''' | * '''量表(Scale)''' :採 7 點尺度 (-3~+3 或 1~7) , 建議使 用 7 點以提升分辨率 。 | ||
* '''順序效應(Order Effect)''':播放 | * '''順序效應(Order Effect)''':播放先後可能影響 評分 ,須 以 AB/BA 平衡 或隨機化 控制 。 | ||
---- | ---- | ||
== 三、與課程進度對應 == | == 三、與課程進度對應 == | ||
* 第2週: | * 第2週:感性工學與 SD 法 基礎; 建立 「 安撫感詞彙庫」。 | ||
* 第3週: | * 第3週: 自製 語音 樣本; 設計問卷並施測 (收樣進行中) 。 | ||
* 第4週: | * 第4週: 彙整 結果 ,結合 情境/Persona 作為設計依據。 | ||
* 第10~16週:將 SD | * 第10~16週:將 SD 發現 落實於 語音腳本、互動 流程 與使用者測試。 | ||
---- | ---- | ||
== 四、完整操作流程 == | == 四、完整操作流程 (一步步照做) == | ||
=== 步驟一:訂定研究目標與假設 === | === 步驟一:訂定研究目標與假設 === | ||
* 研究目標 示 例:比較 不同語 速/ 語 調/ 音 色之「 安撫感 」 差異。 | |||
* 研究假設 示 例 : 慢速、 較 低語調 之 語音 ,較 能 提升「 安心」 「親近」「溫暖」評分 。 | |||
;為何重要 | |||
* 無 明確目標,資料 將 無法回 應 問題 ;先 定 義 目標, 才能聚焦詞對與樣本設計。 | |||
* 假設讓 後續 分析更有方向(支援或反駁) , 避免 只 做描述 而 無決策依據 。 | |||
--- | --- | ||
=== 步驟二:準備語音樣本 === | === 步驟二:準備語音樣本 (學生自製) === | ||
* 工具:[openai. | * 工具 建議(含官方連結): | ||
* | ** ElevenLabs(官網) :[https://elevenlabs.io/] | ||
** ElevenLabs(Text to Speech 文件):[https://elevenlabs.io/docs/capabilities/text-to-speech] | |||
** ElevenLabs(Playground / 產品導覽):[https://elevenlabs.io/docs/product-guides/playground/text-to-speech] | |||
** OpenAI(Text-to-Speech 官方指南):[https://platform.openai.com/docs/guides/text-to-speech] | |||
** OpenAI(Audio / TTS 總覽):[https://platform.openai.com/docs/guides/audio] | |||
** Google Cloud(Text-to-Speech 產品頁):[https://cloud.google.com/text-to-speech] | |||
** Google Cloud(Text-to-Speech 文件首頁):[https://cloud.google.com/text-to-speech/docs] | |||
** Audacity(官網):[https://www.audacityteam.org/] | |||
** Audacity(官 方 下載頁) :[https://www.audacityteam.org/download/] | |||
** Audacity(官方安裝教學):[https://support.audacityteam.org/basics/downloading-and-installing-audacity] | |||
* 文本:'''所有版本使用 同一 段 文字 (20–30 秒)''',避免語意差異干擾。 | |||
: 建議文本 ( 可直接用): 「 請先深呼吸三次,慢慢吐氣。你現在很 安 全 , 一切都會好起來。我在這裡陪你 , 我們一步一步來 。」 | |||
* 設計 至少 2–3 種 版本(控制 變 因並記錄): | |||
** 版本 A:溫柔女聲/慢速/柔和 語 調 | |||
** 版本 B:專業男聲/中 速/ 平穩 語調 | |||
** (可選)版本 C:中性 AI 音色 / 平穩語調 | |||
;輸出規格建議 | |||
* 檔案 格式:WAV/MP3、48 kHz、單聲道;剪除空白、'''正規化至 -1.0 dB''' 以 統一音量 。 | |||
* 檔名規則:A_warm_female_slow.wav;B_pro_male_mid.wav;C_neutral_mid.wav | |||
{| class="wikitable" | {| class="wikitable" | ||
! 樣本ID !! 語速 !! 語調 !! 情緒 | ! 樣本ID !! 語速 !! 語調 !! 音色/ 情緒 !! 文字內容 !! 檔名 | ||
|- | |- | ||
| A || 慢 || | | A || 慢 || 柔和 || 女聲/安撫 || (同一段)|| A_warm_female_slow.wav | ||
|- | |- | ||
| B || 中 || | | B || 中 || 平穩 || 男聲/專業 || (同一段)|| B_pro_male_mid.wav | ||
|- | |- | ||
| C || | | C || 中 || 平穩 || 中性/中性 || (同一段)|| C_neutral_mid.wav | ||
|} | |} | ||
;常見錯誤與修正 | |||
* 音量不一 → Audacity「效果>正規化」;同一峰值 。 | |||
* 情緒 過度戲劇化 → 以「穩定、溫柔、自然」為準 ,避免 誇張影響安撫判斷 。 | |||
* 文本 不一致 → 一律改回 同 一段 , 長度 20–30 秒 。 | |||
=== 步驟三:建立詞對(SD 維度) === | |||
* 建議使用 '''10–12 組'''詞對 , 涵蓋安撫核心向度且 不 致疲勞 。 | |||
* 推薦 12 組(可全用) : | |||
# 溫柔 – 冷漠 | |||
# 安 心 – 不安 | |||
# 親近 – 疏遠 | |||
# 自然 – 機械 | |||
# 專業 – 草率 | |||
# 穩定 – 混亂 | |||
# 柔軟 – 剛硬 | |||
# 可信 – 可疑 | |||
# 平靜 – 焦躁 | |||
# 真實 – 人工 | |||
# 友善 – 嚴肅 | |||
# 溫暖 – 冰冷 | |||
;用詞註解(避免理解歧異) | |||
* 自然=不像機器念稿、抑揚合宜;機械=平板、毫無表情 | |||
* 專業=穩健不慌亂、咬字清楚;草率=含糊、節奏不穩 | |||
* 親近=像在跟「我」說話;疏遠=像對群眾廣播 | |||
;如何思考與設定 詞對 | |||
* '''從研究目標出發''':先問自己要檢驗什麼 , 例如 「安撫感 」、「專業感」、「親近感」等,再找出能代表這些概念的詞。 | |||
* '''挑選具體、易懂的 詞彙''':避免過於抽象或艱澀的詞,例如「存在感-缺席感」就不如「親近-疏遠 」清楚 。 | |||
* '''確保 對立 性明顯''':一組詞必須能 形 成明顯對比 ,例如「溫暖-冷漠」 ,而不是 「 溫暖-柔和」這種太接近的詞。 | |||
* '''控制數量,避免疲勞''':6–10 對能涵蓋主要面向;超過 12 對會讓受測者失去耐心。 | |||
* '''多維度思考''':除了情緒安撫( 安心 、溫柔),也可加入社會互動感(親近、可信)、專業感(專業、穩定),讓分析更全面。 | |||
* '''可依情境客製化''':如果研究聚 焦 在「醫療語音 」 ,可新增 「 權威 - 不專業 」 ;若是 「 睡眠輔助 」 ,則可加入 「 放鬆 - 緊繃 」。 | |||
;小組討論建議 | |||
* 每組先各自列 10 對 可 能的詞, 然後投票選出最符合 研究 目的 的 6–10 對 。 | |||
* 在正式施測前 , 先找 2–3 位同學試答 , 檢查詞對是否容易 理 解,是否需要修改 。 | |||
=== 步驟四:設計量表與問卷 (Google 表單/Kobo) === | |||
* 尺度:'''7 點尺度'''(-3、-2、-1、0、+1 、+2、+3)。 | |||
=== 步驟四:設計量表與問卷 === | * 題幹寫法(務必含數字):'''溫柔(-3)— 冷漠(+3)''' | ||
* | |||
* | |||
{| class="wikitable" | {| class="wikitable" | ||
! 詞對 !! | ! 詞對 (示例) !! -3 !! -2 !! -1 !! 0 !! +1 !! +2 !! +3 | ||
|- | |- | ||
| 溫 | | 溫 柔 — 冷漠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 ||
|- | |- | ||
| 安心 | | 安心 — 不安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 ||
|- | |- | ||
| | | 親近 — 疏遠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 ||
|- | |- | ||
| | | 自然 — 機械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| ○ | ||
|} | |} | ||
;問卷結構建議 | |||
# '''頁 1:研究說明與同意(必填)''' | |||
#: 目 的 、匿名、僅教學研究、可隨時退出 → 是否同意(是/否) | |||
# 基本資料:年齡(20–29/30–39/40–49/50+)、性別、語音助理 使 用經驗(常用/偶爾/從不)、聆聽裝置(耳機/喇叭) | |||
# '''頁 2:語音 A(插入檔案或連結)→ 12 題線性刻度''' | |||
# '''頁 3: 語音 B(同上)''' | |||
# (若有 C,另開一頁) | |||
;順序效應處理 | |||
* 方案 一 :建立 AB 與 BA 兩份 表 單 , 分頭收樣 。 | |||
* 方案二:同一 表單 加「學號單雙數」指引(單數先聽 A、雙 數 先聽 B) 。 | |||
;品質控管 | |||
* 新增自評 題 :「我有完整聆聽音檔」是/否(否→ 標 記或剔除) 。 | |||
* '''最低有效 樣 本:15 份/組'''(未完整作答、明顯亂填 者 剔除) 。 | |||
--- | --- | ||
=== 步驟五:受測者招募與施測 === | === 步驟五:受測者招募與施測 === | ||
* 對象:20–50 歲成 人 ;盡量平衡性別與「是否使用 語音 助理」。 | |||
* 方式:便利取樣(同學、朋友、家人)、課程社群發布 。 | |||
* 環境 : 安靜 空間+ 耳機 ; 避免噪音 與 音響差異。 | |||
* 隱私與倫理:問卷首頁載明同 意 、匿名、用途 。 | |||
--- | --- | ||
=== 步驟六:資料整理 === | === 步驟六:資料整理 (Google 試算表) === | ||
* 匯出 | * 表單 匯出 至 Sheets;建立 3 個分頁:'''Raw / Clean / Summary''' 。 | ||
* | * Clean:刪除失效 樣本 、將題目轉為 數 字尺度(-3~+3),補上欄名(A_溫柔…、B_溫柔…) 。 | ||
* | * 反向題 處理( 若有 使用 1~7 制): 轉換公式 ='''8 – 原始分數''' 。 | ||
{| class="wikitable" | {| class="wikitable" | ||
! 受測者ID !! 樣本 !! 溫 | ! 受測者ID !! 樣本 !! 溫 柔 — 冷漠 !! 安心 — 不安 !! 親近 — 疏遠 !! 自然 — 機械 | ||
|- | |- | ||
| P001 || A || | | P001 || A || -2 || -2 || -1 || -1 | ||
|- | |- | ||
| P001 || B || | | P001 || B || +1 || -1 || +0 || +1 | ||
|- | |- | ||
| | | P002 || A || -3 || -2 || -2 || -1 | ||
|} | |} | ||
;Summary 分 頁公式範例(示意) | |||
* 平均值(語音 A/溫柔): | |||
: <code>=AVERAGE(FILTER(Clean!C2:C, Clean!C2:C<>""))</code> | |||
* 平均值( 語音 B/溫柔): | |||
: <code>=AVERAGE(FILTER(Clean!O2:O, Clean!O2:O<>""))</code> | |||
* 差異(A-B ) : | |||
: <code>= [A_溫柔平均] - [B_溫柔平均]</code> | |||
除 | ;品質檢查 | ||
* 以 <code>FILTER</code> 排 除 空 值 ;檢視離群( 例如 12 題全同 值 )並註記處理 。 | |||
--- | --- | ||
=== 步驟七:視覺化 | === 步驟七:視覺化 與解讀 === | ||
* 圖 表:'''雷達圖(建議)+長條 圖 (選配)''' | |||
** 雷達圖 :12 個詞對 × 兩條數列(語音 A/語音 B 平均 ) 。 | |||
** 長條圖:A 平均、B 平均 、 差異(A-B) 。 | |||
;閱 讀要 點 | |||
* 與安撫直接相 關的 向 度 (溫柔、安心、親近、自然、溫暖、平靜)更外圈=更安撫 。 | |||
* 專業、冷靜 向 度更外圈 , 代表 「 更專業 」 , 不 一定=更 安 撫 , 需依情境判斷 。 | |||
--- | --- | ||
=== 步驟八:設計應用 === | === 步驟八:設計應用 (把數據變成規則) === | ||
* 一 句話總 結 :哪個版本更安撫? 用 3–4 個數據點佐證 。 | |||
* 將 關鍵參 數 條文化: | |||
** 語 速:慢(A)優於中(B)→ 安撫場景用 慢速 ;提醒/醫療可用中速。 | |||
** 語調 :句尾略降、抑揚幅度小→ 提升安心 與平靜。 | |||
** 音色:女性/溫暖音色提升親近;中性音色需增加微小抑揚避免疏遠。 | |||
* 實作建議:把上述規則寫入 產品 「語音風格指南」(Voice Style Guide),期末原型照規則輸出。 | |||
---- | |||
== 五、常見錯誤與注意事項 == | |||
* 詞對模糊或同義重複 → 先做小組預試,保留可區辨之詞對。 | |||
* 文本不一致或長度差距過大 → 一律使用同一段 20–30 秒文本。 | |||
* 音量未對齊 → 全部檔案正規化至同一峰值。 | |||
* 問卷未標示數字尺度 → 一率加上(例:溫柔(-3)— 冷漠(+3))。 | |||
* 固定 播放順序 → 採 AB/BA 或隨機化 , 於報告註記流程。 | |||
* 只看整體平均 → 務必針對「安撫相關維度 」 單獨比較與解讀 。 | |||
---- | |||
== 六、成果繳交與評分檢核 == | |||
;必要繳交(逐項對照) | |||
* 語音檔 2–3 個(雲端連結/QR Code;含設計參數說明) | |||
* 問卷連結(或 PDF 匯出)+研究同意文字 | |||
* '''有效 樣 本 ≥ 15 份/組'''(含品質控管說明) | |||
* 試算表(Raw/Clean/Summary;平均值、差異、雷達圖) | |||
* 分析重點(3–5 點)與設計決策(條列) | |||
* 「語音風格指南」初稿(語速/語調/音色/情感之 規則 化條目) | |||
;加分項 | |||
* AB/BA 順序平衡並分層比較 | |||
* 族群分層(常用語音助理 vs 從不) | |||
* 第二輪微調( 依 數 據 小幅調參)與再測計畫 | |||
---- | |||
== 七、案例示範(摘要表) == | |||
{| class="wikitable"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 | |||
! 形容詞對 !! 語音A(慢/柔和/女) !! 語音B(中/平穩/男) | |||
|- | |||
| 溫柔 – 冷漠 || -2.4 || +0.8 | |||
|- | |||
| 安心 – 不 安 || -2.0 || -1.2 | |||
|- | |||
| 親近 – 疏遠 || -1.8 || +0.2 | |||
|- | |||
| 自然 – 機械 || -1.5 || +1.0 | |||
|- | |||
| 專業 – 草率 || -0.5 || +2.1 | |||
|} | |||
;解讀 | |||
* A 在「 溫柔、 安心 、 親近 、自然 」 全面領先,適合 安撫 場景(冥想、睡前、情緒舒緩) 。 | |||
* B 在「專業」明顯優勢,適合提醒/醫療/任務導向情境 , 但可微量增加抑揚降低疏離 。 | |||
---- | ---- | ||
== | == 八 、 兩週實作時程建議 == | ||
* | * 第 1 週(課內):定文本 → 產製語音 A/B/C → 內 測 3 人 → 正規化音量 → 建表單(AB/BA) 。 | ||
* | * 第 1 週(課外):發放問卷,回收 '''≥15 份''';紀錄招募與品質控管 。 | ||
* | * 第 2 週(課內):Clean/Summary → 平均值、差異、雷達圖 → 撰寫結論與設計決策 。 | ||
* | * 第 2 週(課外):依結論微調聲音參數;(選做)第二輪小樣本再 測。 | ||
---- | ---- | ||
== | == 九 、 快速檢核表(TA/自檢) == | ||
* | * [ ] 文本一致(20–30 秒 ) ,檔名規範、音量正規化 | ||
* | * [ ] 10–12 組詞對(題幹含 數 字:-3~+3) | ||
* | * [ ] AB/BA 或 隨機順序控制,報告有註記 | ||
* | * [ ] 有效樣本 ≥ 15 份,品質控管題已設 | ||
* | * [ ] 試算表三分頁(Raw/Clean/Summary ) 與公式正確 | ||
* [ ] 雷達圖/ 長條圖 完成,重點維度有解讀 | |||
* [ ] 結論有 3–5 個數據證據,決策條文化 | |||
* [ ] 已產出「 語音 風格指南」初稿 | |||
---- | ---- | ||
== | == 十 、 附錄:問卷完整範例(可直接參考建立表單) == | ||
=== A. 研究說明與同意(問卷首頁) === | |||
: 本問卷旨在比較不同安撫語音的主觀感受。 | |||
: 您的作答完全匿名,資料僅用於本課程之教學研究與學術報告,不涉及個資。 | |||
: 填答前請於安靜環境以耳機完整聆聽每段語音(約 20–30 秒)。 | |||
: 您可於任何時間停止作答。 | |||
: 按「我同意」代表您年滿 20 歲並同意參與。 | |||
* 單選題:您是否同意參與本研究? | |||
** ○ 我同意 | |||
** ○ 我不同意(選擇後直接結束問卷) | |||
--- | |||
=== B. 基本資料(頁面 2) === | |||
* 年齡(單選) | |||
** ○ 20–29 | |||
** ○ 30–39 | |||
** ○ 40–49 | |||
** ○ 50+ | |||
* 性別(單選) | |||
** ○ 男 | |||
** ○ 女 | |||
** ○ 其他 | |||
* 使用語音助理經驗(單選) | |||
** ○ 經常使用 | |||
** ○ 偶爾使用 | |||
** ○ 從不使用 | |||
* 聆聽裝置(單選) | |||
** ○ 耳機 | |||
** ○ 手機喇叭 | |||
** ○ 電腦喇叭 | |||
--- | |||
=== C. 語音樣本 A(頁面 3) === | |||
: 請完整播放下方音檔,再依直覺回答問題。 | |||
: 尺度說明:左側為「-3」,右側為「+3」,0 代表中立。 | |||
'''題目(12 題線性刻度,-3 ~ +3):''' | |||
* 溫柔(-3)— 冷漠(+3) | |||
* 安心(-3)— 不安(+3) | |||
* 親近(-3)— 疏遠(+3) | |||
* 自然(-3)— 機械(+3) | |||
* 專業(-3)— 草率(+3) | |||
* 穩定(-3)— 混亂(+3) | |||
* 柔軟(-3)— 剛硬(+3) | |||
* 可信(-3)— 可疑(+3) | |||
* 平靜(-3)— 焦躁(+3) | |||
* 真實(-3)— 人工(+3) | |||
* 友善(-3)— 嚴肅(+3) | |||
* 溫暖(-3)— 冰冷(+3) | |||
* 額外自評題(必填):我有完整聆聽音檔 A | |||
** ○ 是 | |||
** ○ 否 | |||
--- | |||
=== D. 語音樣本 B(頁面 4) === | |||
: 語音 B 題目結構與 A 完全相同。 | |||
: 請完整播放音檔後作答。 | |||
'''題目(複製與 A 相同的 12 題線性刻度):''' | |||
* 溫柔(-3)— 冷漠(+3) | |||
* 安心(-3)— 不安(+3) | |||
…(其餘 10 題相同) | |||
* 額外自評題:我有完整聆聽音檔 B | |||
** ○ 是 | |||
** ○ 否 | |||
--- | |||
=== E. (可選)語音樣本 C(頁面 5) === | |||
: 若小組設計了第三個版本,題目結構同 A/B。 | |||
--- | |||
=== F. 數據整理(公式示例,放在試算表) === | |||
* 平均值(語音 A/溫柔): | |||
:<code>=AVERAGE(FILTER(Clean!C2:C, Clean!C2:C<>""))</code> | |||
* 平均值(語音 B/溫柔): | |||
:<code>=AVERAGE(FILTER(Clean!O2:O, Clean!O2:O<>""))</code> | |||
* 差異(A-B): | |||
:<code>= [A_溫柔平均] - [B_溫柔平均]</code> | |||
--- | |||
=== G. 問卷最終長相應該包含 === | |||
* 頁首研究說明與同意題 | |||
* 基本資料(年齡/性別/語音助理使用經驗/聆聽裝置) | |||
* 語音 A(音檔+12 題 SD 法評估+自評題) | |||
* 語音 B(音檔+12 題 SD 法評估+自評題) | |||
* (可選)語音 C(同上結構) | |||
* 結束頁:感謝語(例如「感謝您花時間完成本研究!」) | |||
== 參考資料(中文) == | |||
* 曾國維、林靖(2010)。〈以語意差異法評價建築立面意象〉,《設計學報》,15(1),27–48。Airiti Library: https://www.airitilibrary.com/Article/Detail/10163212-201003-201007050055-201007050055-27-48 | * 曾國維、林靖(2010)。〈以語意差異法評價建築立面意象〉,《設計學報》,15(1),27–48。Airiti Library: https://www.airitilibrary.com/Article/Detail/10163212-201003-201007050055-201007050055-27-48 | ||
* 林銘泉(2013)。〈整合感性語意差異的顧客需求設計分析〉。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| * 林銘泉(2013)。〈整合感性語意差異的顧客需求設計分析〉。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。PDF:https://nhuir.nhu.edu.tw/bitstream/987654321/18616/1/1022221E343005.pdf | ||
* 洪偉肯(2010)。〈如何量測產品的矛盾語意〉,《設計學報》 | * 洪偉肯(2010)。〈如何量測產品的矛盾語意〉,《設計學報》 。https://www.jodesign.org.tw/index.php/JODesign/article/view/857/452 | ||
* 辜婷資(2013)。〈心理因素對環境色彩喜好之研究〉。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。PDF:https://ir.lib.pccu.edu.tw/bitstream/987654321/25449/2/fb150116132242.pdf | |||
* 張信宏(2016)。〈以視覺認知探討手工具不同類型表面處理對產品價值〉。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。PDF:https://ir.lib.cyut.edu.tw/bitstream/310901800/31887/1/104CYUT0038007-001.pdf | |||
* AhaSlides Blog(2024)。〈語意差異量表及其應用與範例〉:https://ahaslides.com/zh-TW/blog/semantic-differential-scale/ | * AhaSlides Blog(2024)。〈語意差異量表及其應用與範例〉:https://ahaslides.com/zh-TW/blog/semantic-differential-scale/ |
於 2025年9月22日 (一) 09:36 的最新修訂
SD法(語意差異法)操作手冊
本文件提供給「感性科技與產品設計」課程學生,做為第一次操作也能完成的 SD 法完整指南。SD 法能將「語音給人的感性印象」轉換為可分析的數據,本課將其應用於「安撫:AI 語音在成人情緒安撫中的設計」。
一、學習目標
- 了解 SD 法的基本概念與研究邏輯。
- 學會設計 SD 問卷並收集主觀感性印象數據(最低樣本數:15 份/組)。
- 掌握資料清整、平均值與差異分析、雷達圖與長條圖視覺化。
- 能將結果轉換為具體的語音設計規則,支援互動產品原型。
二、核心名詞
- 刺激(Stimuli):本課以「學生自製之安撫語音檔」為主(亦可輔以 openai.fm 產生之樣本)。
- 詞對(對立形容詞對):如「溫暖-冷漠」、「安心-焦躁」,用於捕捉主觀感性印象。
- 量表(Scale):採 7 點尺度(-3~+3 或 1~7),建議使用 7 點以提升分辨率。
- 順序效應(Order Effect):播放先後可能影響評分,須以 AB/BA 平衡或隨機化控制。
三、與課程進度對應
- 第2週:感性工學與 SD 法基礎;建立「安撫感詞彙庫」。
- 第3週:自製語音樣本;設計問卷並施測(收樣進行中)。
- 第4週:彙整結果,結合情境/Persona 作為設計依據。
- 第10~16週:將 SD 發現落實於語音腳本、互動流程與使用者測試。
四、完整操作流程(一步步照做)
步驟一:訂定研究目標與假設
- 研究目標示例:比較不同語速/語調/音色之「安撫感」差異。
- 研究假設示例:慢速、較低語調之語音,較能提升「安心」「親近」「溫暖」評分。
- 為何重要
- 無明確目標,資料將無法回應問題;先定義目標,才能聚焦詞對與樣本設計。
- 假設讓後續分析更有方向(支援或反駁),避免只做描述而無決策依據。
---
步驟二:準備語音樣本(學生自製)
- 工具建議(含官方連結):
- 文本:所有版本使用同一段文字(20–30 秒),避免語意差異干擾。
- 建議文本(可直接用):「請先深呼吸三次,慢慢吐氣。你現在很安全,一切都會好起來。我在這裡陪你,我們一步一步來。」
- 設計至少 2–3 種版本(控制變因並記錄):
- 版本 A:溫柔女聲/慢速/柔和語調
- 版本 B:專業男聲/中速/平穩語調
- (可選)版本 C:中性 AI 音色/平穩語調
- 輸出規格建議
- 檔案格式:WAV/MP3、48 kHz、單聲道;剪除空白、正規化至 -1.0 dB 以統一音量。
- 檔名規則:A_warm_female_slow.wav;B_pro_male_mid.wav;C_neutral_mid.wav
樣本ID | 語速 | 語調 | 音色/情緒 | 文字內容 | 檔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 | 慢 | 柔和 | 女聲/安撫 | (同一段) | A_warm_female_slow.wav |
B | 中 | 平穩 | 男聲/專業 | (同一段) | B_pro_male_mid.wav |
C | 中 | 平穩 | 中性/中性 | (同一段) | C_neutral_mid.wav |
- 常見錯誤與修正
- 音量不一 → Audacity「效果>正規化」;同一峰值。
- 情緒過度戲劇化 → 以「穩定、溫柔、自然」為準,避免誇張影響安撫判斷。
- 文本不一致 → 一律改回同一段,長度 20–30 秒。
步驟三:建立詞對(SD 維度)
- 建議使用 10–12 組詞對,涵蓋安撫核心向度且不致疲勞。
- 推薦 12 組(可全用):
- 溫柔 – 冷漠
- 安心 – 不安
- 親近 – 疏遠
- 自然 – 機械
- 專業 – 草率
- 穩定 – 混亂
- 柔軟 – 剛硬
- 可信 – 可疑
- 平靜 – 焦躁
- 真實 – 人工
- 友善 – 嚴肅
- 溫暖 – 冰冷
- 用詞註解(避免理解歧異)
- 自然=不像機器念稿、抑揚合宜;機械=平板、毫無表情
- 專業=穩健不慌亂、咬字清楚;草率=含糊、節奏不穩
- 親近=像在跟「我」說話;疏遠=像對群眾廣播
- 如何思考與設定詞對
- 從研究目標出發:先問自己要檢驗什麼,例如「安撫感」、「專業感」、「親近感」等,再找出能代表這些概念的詞。
- 挑選具體、易懂的詞彙:避免過於抽象或艱澀的詞,例如「存在感-缺席感」就不如「親近-疏遠」清楚。
- 確保對立性明顯:一組詞必須能形成明顯對比,例如「溫暖-冷漠」,而不是「溫暖-柔和」這種太接近的詞。
- 控制數量,避免疲勞:6–10 對能涵蓋主要面向;超過 12 對會讓受測者失去耐心。
- 多維度思考:除了情緒安撫(安心、溫柔),也可加入社會互動感(親近、可信)、專業感(專業、穩定),讓分析更全面。
- 可依情境客製化:如果研究聚焦在「醫療語音」,可新增「權威-不專業」;若是「睡眠輔助」,則可加入「放鬆-緊繃」。
- 小組討論建議
- 每組先各自列 10 對可能的詞,然後投票選出最符合研究目的的 6–10 對。
- 在正式施測前,先找 2–3 位同學試答,檢查詞對是否容易理解,是否需要修改。
步驟四:設計量表與問卷(Google 表單/Kobo)
- 尺度:7 點尺度(-3、-2、-1、0、+1、+2、+3)。
- 題幹寫法(務必含數字):溫柔(-3)— 冷漠(+3)
詞對(示例) | -3 | -2 | -1 | 0 | +1 | +2 | +3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溫柔 — 冷漠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
安心 — 不安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
親近 — 疏遠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
自然 — 機械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 ○ |
- 問卷結構建議
- 頁 1:研究說明與同意(必填)
- 目的、匿名、僅教學研究、可隨時退出 → 是否同意(是/否)
- 基本資料:年齡(20–29/30–39/40–49/50+)、性別、語音助理使用經驗(常用/偶爾/從不)、聆聽裝置(耳機/喇叭)
- 頁 2:語音 A(插入檔案或連結)→ 12 題線性刻度
- 頁 3:語音 B(同上)
- (若有 C,另開一頁)
- 順序效應處理
- 方案一:建立 AB 與 BA 兩份表單,分頭收樣。
- 方案二:同一表單加「學號單雙數」指引(單數先聽 A、雙數先聽 B)。
- 品質控管
- 新增自評題:「我有完整聆聽音檔」是/否(否→標記或剔除)。
- 最低有效樣本:15 份/組(未完整作答、明顯亂填者剔除)。
---
步驟五:受測者招募與施測
- 對象:20–50 歲成人;盡量平衡性別與「是否使用語音助理」。
- 方式:便利取樣(同學、朋友、家人)、課程社群發布。
- 環境:安靜空間+耳機;避免噪音與音響差異。
- 隱私與倫理:問卷首頁載明同意、匿名、用途。
---
步驟六:資料整理(Google 試算表)
- 表單匯出至 Sheets;建立 3 個分頁:Raw / Clean / Summary。
- Clean:刪除失效樣本、將題目轉為數字尺度(-3~+3),補上欄名(A_溫柔…、B_溫柔…)。
- 反向題處理(若有使用 1~7 制):轉換公式=8 – 原始分數。
受測者ID | 樣本 | 溫柔 — 冷漠 | 安心 — 不安 | 親近 — 疏遠 | 自然 — 機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P001 | A | -2 | -2 | -1 | -1 |
P001 | B | +1 | -1 | +0 | +1 |
P002 | A | -3 | -2 | -2 | -1 |
- Summary 分頁公式範例(示意)
- 平均值(語音 A/溫柔):
=AVERAGE(FILTER(Clean!C2:C, Clean!C2:C<>""))
- 平均值(語音 B/溫柔):
=AVERAGE(FILTER(Clean!O2:O, Clean!O2:O<>""))
- 差異(A-B):
= [A_溫柔平均] - [B_溫柔平均]
- 品質檢查
- 以
FILTER
排除空值;檢視離群(例如 12 題全同值)並註記處理。
---
步驟七:視覺化與解讀
- 圖表:雷達圖(建議)+長條圖(選配)
- 雷達圖:12 個詞對 × 兩條數列(語音 A/語音 B 平均)。
- 長條圖:A 平均、B 平均、差異(A-B)。
- 閱讀要點
- 與安撫直接相關的向度(溫柔、安心、親近、自然、溫暖、平靜)更外圈=更安撫。
- 專業、冷靜向度更外圈,代表「更專業」,不一定=更安撫,需依情境判斷。
---
步驟八:設計應用(把數據變成規則)
- 一句話總結:哪個版本更安撫?用 3–4 個數據點佐證。
- 將關鍵參數條文化:
- 語速:慢(A)優於中(B)→ 安撫場景用慢速;提醒/醫療可用中速。
- 語調:句尾略降、抑揚幅度小→ 提升安心與平靜。
- 音色:女性/溫暖音色提升親近;中性音色需增加微小抑揚避免疏遠。
- 實作建議:把上述規則寫入產品「語音風格指南」(Voice Style Guide),期末原型照規則輸出。
五、常見錯誤與注意事項
- 詞對模糊或同義重複 → 先做小組預試,保留可區辨之詞對。
- 文本不一致或長度差距過大 → 一律使用同一段 20–30 秒文本。
- 音量未對齊 → 全部檔案正規化至同一峰值。
- 問卷未標示數字尺度 → 一率加上(例:溫柔(-3)— 冷漠(+3))。
- 固定播放順序 → 採 AB/BA 或隨機化,於報告註記流程。
- 只看整體平均 → 務必針對「安撫相關維度」單獨比較與解讀。
六、成果繳交與評分檢核
- 必要繳交(逐項對照)
- 語音檔 2–3 個(雲端連結/QR Code;含設計參數說明)
- 問卷連結(或 PDF 匯出)+研究同意文字
- 有效樣本 ≥ 15 份/組(含品質控管說明)
- 試算表(Raw/Clean/Summary;平均值、差異、雷達圖)
- 分析重點(3–5 點)與設計決策(條列)
- 「語音風格指南」初稿(語速/語調/音色/情感之規則化條目)
- 加分項
- AB/BA 順序平衡並分層比較
- 族群分層(常用語音助理 vs 從不)
- 第二輪微調(依數據小幅調參)與再測計畫
七、案例示範(摘要表)
形容詞對 | 語音A(慢/柔和/女) | 語音B(中/平穩/男) |
---|---|---|
溫柔 – 冷漠 | -2.4 | +0.8 |
安心 – 不安 | -2.0 | -1.2 |
親近 – 疏遠 | -1.8 | +0.2 |
自然 – 機械 | -1.5 | +1.0 |
專業 – 草率 | -0.5 | +2.1 |
- 解讀
- A 在「溫柔、安心、親近、自然」全面領先,適合安撫場景(冥想、睡前、情緒舒緩)。
- B 在「專業」明顯優勢,適合提醒/醫療/任務導向情境,但可微量增加抑揚降低疏離。
八、兩週實作時程建議
- 第 1 週(課內):定文本 → 產製語音 A/B/C → 內測 3 人 → 正規化音量 → 建表單(AB/BA)。
- 第 1 週(課外):發放問卷,回收 ≥15 份;紀錄招募與品質控管。
- 第 2 週(課內):Clean/Summary → 平均值、差異、雷達圖 → 撰寫結論與設計決策。
- 第 2 週(課外):依結論微調聲音參數;(選做)第二輪小樣本再測。
九、快速檢核表(TA/自檢)
- [ ] 文本一致(20–30 秒),檔名規範、音量正規化
- [ ] 10–12 組詞對(題幹含數字:-3~+3)
- [ ] AB/BA 或隨機順序控制,報告有註記
- [ ] 有效樣本 ≥ 15 份,品質控管題已設
- [ ] 試算表三分頁(Raw/Clean/Summary)與公式正確
- [ ] 雷達圖/長條圖完成,重點維度有解讀
- [ ] 結論有 3–5 個數據證據,決策條文化
- [ ] 已產出「語音風格指南」初稿
十、附錄:問卷完整範例(可直接參考建立表單)
A. 研究說明與同意(問卷首頁)
- 本問卷旨在比較不同安撫語音的主觀感受。
- 您的作答完全匿名,資料僅用於本課程之教學研究與學術報告,不涉及個資。
- 填答前請於安靜環境以耳機完整聆聽每段語音(約 20–30 秒)。
- 您可於任何時間停止作答。
- 按「我同意」代表您年滿 20 歲並同意參與。
- 單選題:您是否同意參與本研究?
- ○ 我同意
- ○ 我不同意(選擇後直接結束問卷)
---
B. 基本資料(頁面 2)
- 年齡(單選)
- ○ 20–29
- ○ 30–39
- ○ 40–49
- ○ 50+
- 性別(單選)
- ○ 男
- ○ 女
- ○ 其他
- 使用語音助理經驗(單選)
- ○ 經常使用
- ○ 偶爾使用
- ○ 從不使用
- 聆聽裝置(單選)
- ○ 耳機
- ○ 手機喇叭
- ○ 電腦喇叭
---
C. 語音樣本 A(頁面 3)
- 請完整播放下方音檔,再依直覺回答問題。
- 尺度說明:左側為「-3」,右側為「+3」,0 代表中立。
題目(12 題線性刻度,-3 ~ +3):
- 溫柔(-3)— 冷漠(+3)
- 安心(-3)— 不安(+3)
- 親近(-3)— 疏遠(+3)
- 自然(-3)— 機械(+3)
- 專業(-3)— 草率(+3)
- 穩定(-3)— 混亂(+3)
- 柔軟(-3)— 剛硬(+3)
- 可信(-3)— 可疑(+3)
- 平靜(-3)— 焦躁(+3)
- 真實(-3)— 人工(+3)
- 友善(-3)— 嚴肅(+3)
- 溫暖(-3)— 冰冷(+3)
- 額外自評題(必填):我有完整聆聽音檔 A
- ○ 是
- ○ 否
---
D. 語音樣本 B(頁面 4)
- 語音 B 題目結構與 A 完全相同。
- 請完整播放音檔後作答。
題目(複製與 A 相同的 12 題線性刻度):
- 溫柔(-3)— 冷漠(+3)
- 安心(-3)— 不安(+3)
…(其餘 10 題相同)
- 額外自評題:我有完整聆聽音檔 B
- ○ 是
- ○ 否
---
E. (可選)語音樣本 C(頁面 5)
- 若小組設計了第三個版本,題目結構同 A/B。
---
F. 數據整理(公式示例,放在試算表)
- 平均值(語音 A/溫柔):
=AVERAGE(FILTER(Clean!C2:C, Clean!C2:C<>""))
- 平均值(語音 B/溫柔):
=AVERAGE(FILTER(Clean!O2:O, Clean!O2:O<>""))
- 差異(A-B):
= [A_溫柔平均] - [B_溫柔平均]
---
G. 問卷最終長相應該包含
- 頁首研究說明與同意題
- 基本資料(年齡/性別/語音助理使用經驗/聆聽裝置)
- 語音 A(音檔+12 題 SD 法評估+自評題)
- 語音 B(音檔+12 題 SD 法評估+自評題)
- (可選)語音 C(同上結構)
- 結束頁:感謝語(例如「感謝您花時間完成本研究!」)
參考資料(中文)
- 曾國維、林靖(2010)。〈以語意差異法評價建築立面意象〉,《設計學報》,15(1),27–48。Airiti Library: https://www.airitilibrary.com/Article/Detail/10163212-201003-201007050055-201007050055-27-48
- 林銘泉(2013)。〈整合感性語意差異的顧客需求設計分析〉。南華大學碩士論文。PDF:https://nhuir.nhu.edu.tw/bitstream/987654321/18616/1/1022221E343005.pdf
- 洪偉肯(2010)。〈如何量測產品的矛盾語意〉,《設計學報》。https://www.jodesign.org.tw/index.php/JODesign/article/view/857/452
- 辜婷資(2013)。〈心理因素對環境色彩喜好之研究〉。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。PDF:https://ir.lib.pccu.edu.tw/bitstream/987654321/25449/2/fb150116132242.pdf
- 張信宏(2016)。〈以視覺認知探討手工具不同類型表面處理對產品價值〉。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。PDF:https://ir.lib.cyut.edu.tw/bitstream/310901800/31887/1/104CYUT0038007-001.pdf
- AhaSlides Blog(2024)。〈語意差異量表及其應用與範例〉:https://ahaslides.com/zh-TW/blog/semantic-differential-scal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