匿名
尚未登入
登入
CCW Lecture
搜尋
檢視 11401感知科技與產品設計 的原始碼
出自CCW Lecture
命名空間
頁面
討論
更多
更多
頁面操作
閱讀
檢視原始碼
歷史
←
11401感知科技與產品設計
由於以下原因,您無權編輯此頁面:
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:
使用者
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。
==感性科技與產品設計課程說明== 本課程以「安撫」作為感性體驗的核心概念,結合感性工學與人工智慧語音應用,探討如何透過語音內容、語調、互動腳本與情境模擬來設計出能安撫成人情緒的產品。課程將導入AI語音生成(如TTS、情緒語音)、語意對話設計、五感互動整合等技術,並強調使用者情緒分析與互動迴路設計,最終完成一項具安撫功能的互動語音產品原型。 === 課程目標 === * 理解感性工學與情緒安撫的理論與設計方法 * 學習AI語音生成與語意設計技術 * 掌握問卷、訪談、情緒測量等研究方法 * 製作一件具安撫功能的AI語音互動產品原型 * 整理可用於研討會論文的研究資料與成果 ==每週進度== === 第1週|課程導論:AI語音也能安撫你?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課程介紹、安撫作為感性設計主題、AI語音應用實例 * '''學生任務''':體驗AI語音應用(如Replika、ElevenLabs demo),紀錄安撫感受 當代社會中,語音已不再只是資訊傳遞的工具,而逐漸成為人與機器之間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介面。在第一週的課程中,我們將以「AI語音也能安撫你?」作為主題,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語音與情緒之間的潛在關係,並進一步探討語音是否能作為一種具備安撫功能的感性設計材料。課程的核心問題不在於技術是否足夠真實,而在於聲音能否創造出一種「被陪伴」或「被理解」的感受。透過這樣的出發點,學生將開始建立本課程最關鍵的設計思維基礎──將情感需求轉化為設計邏輯,並在整學期中持續以此為核心發展。 在課堂前半段,我們將系統性介紹「安撫」這個情感狀態在設計中的角色與重要性。成人的情緒壓力往往來自日常瑣事與長期負荷,例如孤獨、疲勞、睡眠焦慮、職場緊張等情境,而這些都是潛藏於日常卻又難以清楚表述的心理狀態。我們將透過實例(如失眠用語音App、情感陪伴AI、聲音導引冥想工具等)來說明,語音如何因其柔軟的節奏與熟悉的人類語言特性,而具備成為「安撫介面」的潛力。此外,我們亦會初步導入感性工學的基本觀念,讓學生理解使用者對聲音的感性印象是如何被語速、語調、停頓、音色等因素影響,進而開始感受聲音作為一種感性語言的可塑性與設計性。 課堂後半段將進入探索與體驗環節,學生將實際操作一款免費AI語音平台(如 Replika、Wysa、或 ElevenLabs 的語音示範),進行約 10–15 分鐘的語音互動或語音播放體驗。在此過程中,學生需特別注意語音的節奏、語氣、聲音的質感,以及整體互動中產生的情感反應──是否有被理解、被照顧的感覺?或是否產生不安、距離、機械感等反效果?這樣的體驗不僅有助於引導學生進入感性觀察的狀態,也讓每個人開始反思:「如果AI語音真的能安撫,那它應該聽起來像什麼?」這樣的提問,將成為往後語音腳本設計與聲音生成的重要起點。 === 第2週|感性工學與語音感受基礎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感性工學、SD法、聲音與情緒對應關係 * '''學生任務''':建立安撫語音SD詞彙表、設計SD量表 === 第3週|成人焦慮與安撫語音需求問卷設計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問卷設計方法與案例說明 * '''學生任務''':設計問卷並發送,蒐集成人語音偏好與焦慮情境資料 * 📌'''研究資料產出''':使用者需求量化數據 === 第4週|語調、語速與安撫效果測試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語音參數與感性印象對應 * '''學生任務''':生成語音樣本+SD評分測試 * 📌'''研究資料產出''':語音特徵 vs 感性詞彙資料 === 第5週|Persona建構與語音使用情境敘事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Persona建構方法與情境設計 * '''學生任務''':建立Persona與敘事情境圖 * 📌'''研究資料產出''':質性敘述資料 === 第6週|語音腳本設計與訪談調查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腳本撰寫原則、半結構式訪談教學 * '''學生任務''':撰寫初步腳本,進行使用者訪談 * 📌'''研究資料產出''':逐字稿與主題分析 === 第7週|AI語音生成工具實作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TTS工具介紹與語音合成技巧 * '''學生任務''':產出三段安撫語音樣本並比較語音風格 === 第8週|期中簡報準備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簡報架構設計、資料統整方式 * '''學生任務''':彙整設計歷程與研究資料,製作簡報 === 第9週|📍期中簡報發表 === * '''學生任務''':小組發表:需求分析、Persona、語音Demo * '''老師講評''':語音風格、邏輯架構、研究深度 === 第10週|語音互動邏輯與使用流程設計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語音觸發 → 語音反應 → 行為回饋邏輯流程 * '''學生任務''':繪製語音互動邏輯流程圖 === 第11週|聲音以外的安撫設計:光與震動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多感官整合概念與設計手法 * '''學生任務''':設計一組「語音+光/震動」安撫模擬場景 === 第12週|產品原型製作 I:語音播放裝置構築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語音播放模組(ESP32 / TTS / App)實作方式 * '''學生任務''':製作語音裝置原型或功能模擬影片 === 第13週|產品原型製作 II:語音互動整合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設計互動事件與語音觸發整合邏輯 * '''學生任務''':完成安撫語音互動原型裝置 === 第14週|使用者測試與情緒評估設計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SAM圖/情緒問卷設計、觀察與紀錄技巧 * '''學生任務''':執行使用者測試,紀錄情緒變化 * 📌'''研究資料產出''':情緒評估量表 + 文字觀察紀錄 === 第15週|資料分析與語音設計優化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測試回饋分類、設計優化邏輯 * '''學生任務''':根據資料修正語音內容與互動設計 * 📌'''研究資料產出''':使用者回饋 × 設計修改對照表 === 第16週|成果整合與論文初稿資料彙整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研究摘要撰寫與展示資料編排 * '''學生任務''':完成摘要+設計說明書+海報草圖 === 第17週|模擬發表與展場布置 === * '''老師講授''':發表技巧與展覽設計說明 * '''學生任務''':模擬發表與場地佈置演練 === 第18週|🎉期末成果展《聲之慰藉》+資料繳交 === * '''學生任務''': - 現場展示AI語音互動產品 - 口頭發表設計歷程與使用者測試結果 - 繳交研究素材包(問卷、訪談、測試數據) * '''老師任務''':評分與彙整可作為論文使用的資料集 == 研究資料包繳交項目 == * 問卷結果與圖表 * SD感性詞彙分析結果 * Persona與敘事圖 * 訪談逐字稿與主題分析 * 使用者測試前後評估資料 * 語音腳本+互動流程圖 * 設計修改紀錄與對照說明 * 海報、簡報、影片與設計摘要
返回到「
11401感知科技與產品設計
」。
導覽
導覽
首頁
近期變更
隨機頁面
MediaWiki說明
wiki工具
wiki工具
特殊頁面
頁面工具
頁面工具
使用者頁面工具
更多
連結至此的頁面
相關變更
頁面資訊
頁面日誌